《心情日記》說說台灣:台灣話啊!台灣化!(3)-不喜勿進
千里對政治一直都是不敏感的,離開家鄉那麼多年,我對台灣政黨人物的認識還停留在郝柏村年代吧?(有人尖叫嗎?)不是我不關心政治,而是因為深怕我的所謂“了解”變成了誤解,進而成為政客的棋子,操控了我的生活。千里的生活總是簡單並且專注,所以我的《說說台灣》,只是一個中年師奶,離開家鄉二十多年,回想當年,回顧一路走來的生活觸動,事關人民(代表人為親友,自己,還有以前讀過的一些社會新聞),與政黨,政治無關。如有誤讀,還請大家見諒!
這麼多年了,千里每一次回台灣電視上總是充斥著大家會關心一陣子的政治新聞,社會新聞,好像這幾天有好多人在鞠躬道歉,這些人名我都不認識,妹妹稍微講解了他們為什麼都在鞠躬,我又是一聲嘆息。
在香港,千里也是如此。一向不覺得政治應該是“全民運動”,做為一個老百姓,我更關心的可能是我的生活,人民的福祉。有人也許會說,生活中很難不受政治影響,確實如此,也因此才有這一年來香港掀起的繼97以來,最大一次的移民潮。(投票的方法很多種,香港人沒有辦法自己選特區長官,但是至少可以用腳來投吧!)
千里認為,政治革命的道路不應該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要是如此,誰好好地去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呢?
我們到美國念書的第一年暑假回台灣賺錢,千山去銀行實習,我也趁著暑假努力工作賺取學費,有一天千山回來告訴我“今天銀行的大頭都沒有上班。”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他們都去示威遊行了。”
那時社會有什麼大事,我已經不記得了,就知道幾乎天天都有人示威遊行,靜坐抗議在台灣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了,連外商企業的主管都熱衷於此,而且還不是靜悄悄地去,而是高調地蹺班去,搞得好像一種時尚時,我就已經意識到台灣的危機了。
每一次群眾街頭抗爭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是巨大的,而結果更可能只是淪為政客手中的一個棋子,所以千里堅持“讓政治歸於政治,生活歸於生活!”可惜,台灣這麼多年來,政治已經是全民運動了,千里在離開台灣,赴美繼續修讀碩士時,台灣正是四小龍中最耀眼的一條金龍,什麼“台灣錢,淹腳踝。”可說是勢不可擋! 但是那時社會上的不和諧也開始浮出水面,最令千里印象深刻的是一則社會新聞是一位醫生,因為不會說台灣話,被計程車司機打傷,發誓要移民。
留美一年後,千山利用暑期在台北實習兩個月的感想是,他在台灣絕對沒有發展的機會,因為他不會說台灣話,要是連一個外商銀行的主管,在工作地方,面對來自不同地區的職員,開口閉口都是台灣話的時候,這個信息是很清晰的,這個劃分也是無可避免的。只是千山萬萬沒有想到,時隔一年多後,他在美國洛杉磯應徵一個台灣大公司在洛杉磯的工作時,對方居然是用台灣話應徵他。(千里不是開玩笑的,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故事,也說明了台灣企業怎麼聘用人才了,而這樣的思維剛好與台灣積極邁向國際舞台的方向,背道而馳!)
台北想做為一個國際都會,就這個層面上來看,路途絕對是遙遠與艱巨的。一個被政治綁架的城市,能看到的只是政黨,個人的最大利益,所謂的發展,朝令夕改,前途令人堪憂,連一個國家的中文拼寫都分為幾個版本,看得我們來台旅遊的外國友人,一頭霧水,這原本不該與政治掛鉤的語言文字使用,也在台灣的政治風暴中,變成了政客的籌碼。(也許現在台北已經改善了,不過看到所有政客都能操一口流利台灣話來看,台灣話確實不能不學!)
千里在香港工作,工作單位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才,工作語言鎖定英語,誰都能明白,會不會說廣東話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事兒做好!
(說到英文,千里有小小牢騷要發,最近看電視節目《金頭腦》,來參加的都是所謂知識份子,但是遇到簡單的英文單字拼寫時,居然很多人都選擇pass,這讓我感到驚訝,怎麼可以讀到碩士了,連很多初中的英文生詞都不會拼,怎麼會這樣?台灣說了那麼多年要與國際接軌,英語上不去,怎麼接軌呢?做為一個小小的老百姓,我也許不會上街遊行,但是我會努力把英語學好,幫助在台灣的外國人適應台灣生活,建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出國大力宣傳台灣的美好,促進台北成為一個國際化都會,這也能不能算是為台灣做出貢獻呢?)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在台灣,連這麼基本的東西都淪為政治的籌碼,叫人好心寒啊!
這幾年聽說,在全世界都積極學習普通話的時候,台灣居然有一把聲音,反向操作。我希望,我只是聽錯了。
(台灣話其實就是閩南話,可是現在有人標籤台灣話為古早話,在美國還有台灣人致力於發明一套屬於台灣的文字碼,準備棄用漢字。怎麼人家美國用英文就沒有用得那麼困難啊?台灣精力都用在這些地方,是因為經濟建設,人民需要都到位了嗎?)
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