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行》中國廣東開平碉樓剪影
住在香港的時候,週末幾乎都在深圳度過的我們,並沒有走過太多屬於廣東省的景點,原因不外乎老是覺得有的是機會,於是就這樣一次拖過一次,至今我們還是連汕頭,潮州那一帶都沒有去過。(也許下次回香港,開車過去走走吧?)
到廣東開平看碉樓,主要是因為在2007年開平碉樓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使我非常想去“一睹廬山真面目”,隔年剛好有幾天假期,遠的地方去不了,我們就決定帶著藍天從深圳開車前往開平,展開我們三天兩夜的開平碉樓之旅。
廣東開平的碉樓緣由明朝當地居民,深受水患和匪患的摧殘,興起了興建碉樓保護家園。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造型,具有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為一體的多層塔式建築群(資料來自網絡:百科)。鼎盛期是到了19世紀,很多在美國,加拿大參與淘金熱潮,和修建鐵路工程的僑民回到老家,大量修建碉樓,所以很多碉樓的設計風格,融入了相當多的西方元素,和中國傳統建築合成一體,非常美麗。
我們在參觀碉樓的時候,看到很多來自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從不同的角度去捕捉碉樓美麗的身影,可惜當年我只有一台十分陽春的傻瓜機,加上技術本來就馬馬虎虎,只可以把碉樓的美麗,粗糙地展現出來。各位喜歡拍照的格友要是有機會到廣東省玩玩,非常推薦到這一座座美麗的村莊捕捉歷史的光影與歲月的軌跡。
開平碉樓在全盛時期差不多有將近2000座,現在只剩下兩百多座,而且我們開車沿途可以看到四處平地矗立而起的碉樓很多都已經年久失修,也許再過幾年這些不被維護的碉樓,很多就會因為城市的擴建,被地產商拆掉,蓋起一座座公寓大樓了。
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很多美麗的文物在時代的巨輪中消失,這時我更能理解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重要性,他們的評定給予很多文物得以被世人關注,欣賞,也能得以敦促地方政府繼續保留文物價值。
這是我們當時參觀的第一棟碉樓為“華僑林園一絕”美稱的《立園》。他的主人叫做謝維立,僑居美國,用了10年歲月,耗盡千金才修得了這一座讓人驚豔的園林建築。花園裡有個大鳥籠,看來這個屋主肯定是愛鳥人士。
看到這個大鳥籠了嗎?
不管外面怎麼中西合璧,中國人吃飯的火候不能改,所以廚房還是這個樣。
花園裡,小橋流水,很是漂亮。不過和江南的庭院完全不同,仔細看看真是有點中西合璧呢。
內部裝潢,非常西化,還有壁爐與西式挑高天花。
瑞石樓,是我們參觀的第二座碉樓。可是現在我已經不太記得照片是哪些了。
這是開平碉樓的分布圖,可以看得出來,遍佈四處,要不一邊看,一邊紀錄,真的很難記得看過了哪些呢。
我們在參觀的時候,發現有好多攝影發燒友,在那裡攝取美麗的照片,喜歡攝影的朋友,真的可以去看看。此刻我再一次看著這些照片,居然有舊地重遊的衝動,我想以後有時間,我會再去一次。
2008年3月的旅遊,今天再一次看到這些照片,感受時光太匆匆,轉眼間已經過了六,七年了。最近一直很努力去寫部落格,很多旅行的細節,一晃眼就開始淡忘,當初寫部落格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為了記載我們如何帶著孩子到處旅行嗎?於是,我希望我可以盡量維持每一天都紀錄一些事兒,不論是心情,遊記,還是只是照片都好。這一步步走來,我的孩子就長大了,而我們也漸漸年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