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參加“面考”的一個月後,兒子以六考六勝的成績,考取了所有的學校。 (至今我還不太明白,這是怎麼發生的?)當然也如願地考上了我們心目中心儀的學校,當時聽說是每六個學生選一個。不過因為所有的三歲班都是半天班,所以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父母,還會安排三歲的孩子,下了課後,由菲姐帶去麥當勞吃午飯,然後再到另外一所學校上下午班。

有一年,香港的當地報紙就刊出,一群菲姐,在公園幫一群三,四歲的孩子換制服的照片。這些孩子正準備到另外一個學校上下午班。

瘋狂吧!

一般來說,三歲班可以讀到六歲,再來煩考小學的事。我們讀到四歲就轉到國際學校,不想再為申請學校煩惱。不過,我還是可以介紹一下,香港本地小學的招生情況的。

每一年香港政府會在9月份派發入學小學的申請表。香港的官立學校分為兩種:政府補助的官立學校和直資學校(就是自負盈虧的官立學校)。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考上所謂一條龍的band one學校,這樣,日後考中學的時候,直接進入那個學校的中學部,機會就會大很多。 (我想有點澳洲OC班的意思)。

完全由政府補助的官立學校,幾乎要靠你所住學區來決定,申請表格上你可以填滿,區內所有的學校,然後再靠電腦抽籤,這個就事純粹運氣,難度沒有,因為都說是運氣了,就和難度無關了。不過,即便你沒有被電腦抽中到你心儀的學校,你還是可以到新生派位的時候,去排隊,參加他們的面試。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年一到新生派位,香港的報紙就會報導一些父母,在學校外面等候超過24小時的新聞。有時剛好遇到風雨或者烈日,實在不容易啊!還是那一句“天下父母心”。

一般而言,直資的學校,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都要一所所去索取報名表和考試。這些學校才是考生的主要戰場! ! 

其中又以band one的直資學校,戰火更猛烈。

在考慮兒子日後的求學道路時,老公也曾經去打聽過一些本地名校的入學要求,得到的“傳聞”如下:

1 孩子不管課外學習什麼,一定要拿證書證明。證書越多,越好。 (聽過有的孩子一個星期學十個才藝的)
2 跟孩子出國旅行的照片,一定要多,而且要張張與家人一起都有燦爛的笑容。
3 孩子學習樂器一定要考級,級數越高,機會越大。 (老公的朋友說,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志願的校長說“要是你的孩子(五歲左右),鋼琴考級沒有超過5級,就不用放在portfolio了。五歲的孩子,考五級?我的兒子七歲,二級都考不了,還說沒有五級的,就不要拿出來了-我聽了打了一個冷顫。)
4 孩子要是多語,能說三種語言(英文,,普通話和廣東話)也能加分。 (所以,有的香港孩子小時就開始聽菲姐的英文,爸爸的普通話--咳咳,這些發音的damage 是恆久的。咳咳)
5 家長的職業背景也是學校考量的重要因素。
6 如果媽媽可以在學生入學以前,就到該校擔任義工,又能加分。

綜觀這麼多的要求,怎麼樣才能把孩子的“優勢“全部展現出來呢?那就是每一個申請好的直資學校的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本“portfolio”。裡面全是證書,獎狀和照片,出國玩的照片,參加比賽的照片,到爸爸媽媽辦公室參觀的照片(最好可以讓孩子坐在爸爸無敵海景的私人辦公室拍一張照片,然後再”不留痕跡“地拍到爸爸桌子上某大公司的什麼總裁的名牌,就更好了。哈哈哈!)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她的兒子入學面試的時候,她幫她的孩子準備一本厚達六十頁的“履歷”。 (誇張吧!五歲多的孩子,就能搞出一本六十多頁的履歷)本來信心滿滿地去參加面試,但是到了學校,才知道別人的都是超過一百頁的!

除了面試以外,還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記得好像有一年有一個題目是問學生“你知道現在香港的教育署署長是誰嗎?”讓地方新聞抨擊得非常厲害。

至於昂貴的小學面試加強班,那就更是五花八門,幾個小時港幣幾千元,有人還報了幾個不一樣的補習班,務求“有殺錯,沒放過“(廣東話俚語)。

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媽媽是不是覺得自己還不夠焦慮啊?

呵呵呵。也因為這樣,我雖然非常非常非常重視孩子的中文教學,也因為無法認同香港本地學校的教育思維,而選擇進入國際學校,從此我的生活一片”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山萬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