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莫斯科,除了那個美得令人屏息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外,有莫斯科的地下皇宮美譽的莫斯科地鐵,也是我們到莫斯科的主要原因之一。幾天在莫斯科行走,有時我們覺得在莫斯科市區地底下攢動的人,不見得會比地上的人少很多,因為莫斯科的地鐵長達數百公里,每一年有超過20億人次的人,在此匯集與交錯。
莫斯科地鐵的首條線路在1935年開通,當年創建的時候是取經於英國倫敦地鐵,正值世界大戰,所以地鐵也兼備了防空與兵工廠的功能。地鐵全長大約是三百公里,也就是台北到嘉義的距離,有近一萬輛的列車在地底下行駛,因此候車時間很短,我們從來沒有等過超過五分鐘。
莫斯科地鐵站到底有多美,先不說。但是這個走入地鐵的扶手電梯,有多長,你可以看看這幾張照片。這得要往地底下挖多深啊?這些扶手電梯像一根大管子的圓筒型拱頂,看來非常堅固,而且深不可測。每一次兒子站在這些電梯,他都顯得異常興奮,他戲言是要經由時光隧道進入地心底下了,可見其深度;聽說有的居然可達地底下近百公尺深。
莫斯科大約有兩百個地鐵站,個個地鐵站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站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與個性。從十九世紀至今,新的站不斷在擴建中,而地鐵的設計也隨著時代,政策,藝術的變遷,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風貌。
地鐵設計的初期,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宣揚共產黨的偉大,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人的雕塑和壁畫。現在我就我的記憶所能及,介紹及格其中比較有名的地鐵站。
革命廣場站(Polshchad Revolyutsii)應該是旅客最常上下車的地方,因為這裡鄰近紅場和克里姆林宮,也就是整個莫斯科的心臟地帶。這個地鐵站很特別,因為裡面都是銅塑的雕像,每一個雕像都代表一個職業,站立在十個拱門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隻被人摸得光亮的小狗,幾乎是經過的人都會摸一下他的鼻子,我們當然也跟著摸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樣可以帶來好運,難怪那麼多人都要順手“騷擾:它一下。
再來就是共青團站(Komsomolskaya)。這個地鐵站有華麗的吊燈,天花的浮雕與人像,鑲嵌在一起,頗為氣派。
阿爾巴特站(Arbatskaya),整個造型像一個防空洞,這也是當年設計的初衷。顏色素雅,鐵製的重型吊燈,添加了不少豪氣。
和平大道站(Prospekt Mira)最美麗的地方在連接柱頭和拱頂的浮雕,用的建材為陶瓷,十分罕見,非常好看。
這是紅色布里茲涅站(krasnopresnenskaya),要看的就是它紅色花崗岩與白色的壁面。
還有其它我已經無法紀錄的地鐵站,當時在莫斯科看的時候就已經歎為觀止,今天再重溫,依然感到美輪美奐。下面介紹的都是一般旅遊團嫌遠,不會去的地鐵站,一樣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這是以藍色為主調的地鐵站。
還有更多驚奇美妙的地鐵站。
莫斯科是個處處充滿驚奇的城市,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一絕,地下宮殿是一絕,還有沿路數不盡的洋蔥頭,就這麼一兩天光景,我們少說看了三,四十個洋蔥頭,絕對不誇張!相對於聖彼得堡,我們都比較喜歡莫斯科,不過莫斯科景點很集中,所以3-4天就綽綽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