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心情》選擇的代價:移民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是一個美麗的週日,我帶著藍天走在我們熟悉不過的達令港,我們剛剛吃完一頓美食,就在悉尼橋邊上,我們眼中的美景,舌尖上的美食,我和藍天談論著我們即將搬進的新房子,位置一流的全新公寓大樓,住戶游泳池,三溫暖,健身房;讓我們完全浸染在幸福的澳洲藍色天空下,飯後我們走在一路的綠草如茵,經過一個公園的時候,藍天突然想上洗手間,我就在外面等著他。
過了不久,藍天從洗手間出來後,一臉的難受,他說“看到別人上洗手間都有爸爸陪著,突然好想爸爸啊!”說著,我的眼淚強忍著,我說“爸爸很快來看我們了,別難受!”說著,說著,我也難過起來了。
移民,到底是為了什麼?要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此分離兩地的生活,如此錐心的思念,怎麼能說是更好的生活呢?
千里常常說,生活就是一個選擇,而經由選擇伴隨的代價,誰又知道呢?別人總是看到他人光采的時候,忽略了爭取幸福的道路上,那麼多的努力與捨棄。
千里的幸福傳說,從當初背水一戰的私奔,離鄉背井自己身兼三職,千山全職在美國打黑工賺錢完成兩人的美國碩士學位,之後離開美國移居到1990年代的上海,再經歷八年抗戰,沒有盡頭的爭吵激發了千里在婚姻中捍衛自己的工作的決心,到今天放棄香港的工作,舒適的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少奶奶生活,帶著孩子來到美麗的雪梨坐“移民監”;換成你,你會願意嗎?
千里對選擇移民道路的態度是明確的;為了今生無悔,為了夢想,為了生活在美麗藍色天空下一片綠草,為了給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我無法放棄移民澳洲,於是思念總是排山倒海,總是讓人揪心,讓人心痛。
這就是我目前選擇的代價。
我即便清楚明白,但是也有軟弱的時候,於是我的部落格繼續記載著我的成功,失敗,與脆弱。
這就是千里,一個一生不追求完美,但不曾背棄夢想的女人。
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說來是一個多麼基本的夢想,但是何謂正常的家庭呢?
以前所謂的正常家庭,就是爸爸朝九晚五,媽媽在家相夫教子;隨著時代轉變,父親的角色沒有改變,媽媽變成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和母親;再緊接著隨著工作環境的需要,多少父親必須漂洋過海,到外地去謀生,留下心愛的妻兒在故鄉;就算我們在香港的時候,千山一年到頭地出差,我們有時一個月也難得看到他一個星期啊!以前看似所謂的正常的家庭,在一次次社會的變遷下,慢慢也發展出許多非“主流”的正常家庭了。
兩地分居的移民家庭,更是非非非主流的正常家庭了。(不過,要是父親真的放棄了工作,攜家帶眷移民,然後悶悶不樂半世人就是所謂的正常家庭嗎?我不知道,在台灣有太多成就所謂正常家庭的母親,她們的淚水,鋪墊著一個個眾人期望的“正常”家庭,結果她們的女兒在母親的宿命下,淚水持續著,因為她們從母親的身上學到了堅忍與沒有要求的付出,沒有學到怎麼認識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與如何成就自己的理想,這-我以後慢慢再說吧!同樣的,要父親去擔任一個放棄自我的角色來成就一個所謂的正常家庭,對我來說,也是不正常的!!!)
在這裡也慢慢認識了一些人,像我們這樣的分居兩地的移民家庭也不少,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移民故事。在這裡,我看到很多為了孩子被逼自己帶著孩子來澳洲的媽媽,她們對澳洲沒有期待,沒有任何興奮的感覺,她們每一天除了帶孩子外,都在等待假期趕快回香港,台灣,中國,對她們而言,到澳洲都是為了孩子。
我常想我們把孩子帶到澳洲受教育,不就是認同這裡可以給孩子更寬闊,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嗎?作為一個家長,如此不能接受澳洲的文化和生活,這怎麼讓孩子能愛上這個地方,能在此生根立業呢?這樣的移民到底是不是真的為了孩子呢?要是孩子的心還在飄蕩,還在嚮往過往的生活,在此地無法找到自己的社交圈子,無法幫孩子找到融入主流社交圈的同伴,那孩子在這裡怎麼會快樂?她們為什麼還要帶著孩子來呢?母親帶著孩子來到這裡,孩子已經少了父親的角色介入,還要跟著母親在此地,一次次感受母親無法安定的心情,一次次聽母親對澳洲的各種不順意,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巨大的。
若是如此,千里一定會立馬搬回香港,因為我們要給藍天的是一個美麗,幸福和公平的國度,讓他跟著我們享受和認同這裡的所有美好。
話雖如此,一個家變成兩個家的生活,再美麗也有讓人痛徹心扉的思念,去年12月回香港與千山在一起的每一分秒,我都會想起自己在澳洲帶著孩子的落寞,有時我真的很不願意再分居兩地了。近兩個月的相聚,我和藍天在經歷了兩個星期的調整,才又進入正常的生活步調。這一次千山短暫來雪梨的相聚,我們又是一陣的掙扎才又慢慢步入簡單的生活軌道,這樣分分離離,五味雜陳的日子,我們又圖什麼呢?
澳洲的美麗與精彩,是不是能填補孩子經常沒有爸爸在身邊的落寞呢?就算在香港,父親常常出差,母親無法認同香港的紙醉金迷,孩子自己也不喜歡香港學校好些學生的霸氣,香港可以提供的,難道就是所謂更好的生活嗎?
生命本身就有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就算有答案,標準答案也有很多個。
移民,到底為了什麼?
我想,說到底,誠如我說的,一切的努力還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喜歡自己所選擇的,對我,這就是最“正常”的人生了。
很難十全十美
分隔南北兩地的家庭也是不少
能夠選擇 "要" 或是 "不要" 分隔兩地本身,也是一種幸福阿~~
Blue sky just a short emotional attack, he'll be fine. Try to keep him busy.
Have u seen an Italian film "Life is beautiful" ? think under such hard time , that father treat it as a game just for the little boy and it's a only last thing he can do.
Remember we're all blessed!
我自小跟隨我父母移民旅居國外
有能力的話
還是上私校比較好
或上selective school
不過selective school裡頭大部分是asian
跟沒出國差不多
I remembered during helping school canteen, my girl bring her friedns came in and buy things from me, she was so proud that they can enjoy that little privilege, u know those eyes are like shining jam stones.
You still contain heavy Eastern value, no one going to ask ur father's doing? Don't under estimate what blue sky capable of, he might surprise u.
Go out with school mums and have fun. Take turns to bring sky's friends over and out and about. Lots of driving ha ha ha........... my young girl going to play hokey, i'd been begging her to play water polo.
其實我覺得,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就盡管去做~
幸福和快樂,終究是靠自己去爭取的~
一路看千里的選擇,如果是我,對方是像千山那麼相愛,那麼互信,有責任心不變心也值得信賴的話,我是很願意跟千里做一樣的選擇
可是往往不會知道或是不能百分百確定對方是怎樣的人
如同千里某篇文章提到的每月到上海辦一次宴會的太太,那位丈夫還是外遇了
那樣的分離我覺得就沒有意義
等待換來的是心的距離更遙遠
没有哪一位會表現出糾結又複雜的真實心態面…
大家都只想在部落格中找到住在國外的人,美好的文字。
這也是我覺得很心煩的時候,在千里的體驗中可以找到自已想要的答案。
謝謝千里持續地寫。
誰叫我們是第一代,雖然為了下一代,第一代終究是要辛苦的,但我也深信第一代可以創造出不同的世界...或是獲得不一樣的美好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