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中國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結果看到一個孩子因為怕輸掉比賽,在上億觀眾面前崩潰的場景,感觸很深,就轉載我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神童崩潰相關新聞:http://ent.people.com.cn/n/2014/0315/c1012-24643860.html

週日了,帶孩子出去走走吧!

轉載:http://hk.news.yahoo.com/讓孩子實現你的夢-會否太沉重-224932887.html

【經濟日報專訊】父母要子女十八般武藝、入名校,望子成龍是出於愛之深抑另有原因?荷蘭最近發表研究證實,父母愈在子女身上看到自己影子,就愈傾向把自己未完夢想加諸其身上,但各人有不同的夢,事事為孩子鋪好路,對孩子是否最好?

望子成龍是現今父母普遍心態,但港爸港媽事事緊張,催谷子女學習、安排多項課外活動的現象,亦頗惹關注。今年6月,一項調查指出逾80%本港家長為子女安排多項課外活動,52%要子女學樂器,為亞太區內之冠(見表),更有三成家長會將家庭收入11至30%分配在子女的課外活動。

玩樂器做運動 課外活動多

不少人認為,父母為子女安排補習班、課外活動,是為子女的未來着想,提高他們的競爭力,不致輸在起跑綫。不過,外地有研究指出,父母催谷子女成才,背後另有原因。

荷蘭Utrecht University對73名有8至15歲小孩的家長進行研究後,今年6月發表研究結果,發現父母傾向把自己未完的夢想,放到子女身上,要求他們代為完成,而且愈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父母,就愈有這種傾向。

有份參與研究的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系教授Brad Bushman就指出,部分父母把子女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而非獨立的個體,他們盼子女為自己達成夢想,減輕自己當時無法圓夢的失落感,可是,父母也會因此而忽視了子女自己的夢。

如此的心理投射,很多父母或許也會有「被說中了」的感覺,事實上,現今不少父母,也會羨慕自己的子女,回想幼年時可能家境貧窮,有很多未完的夢,例如學習樂器、興趣班、遊學等等,若不是名校出身,更寄望孩子樣樣皆能,考入名校,對他們期望更高,一心為孩子安排一條更好走的路,不想孩子多吃苦。

父母一心為子女,但子女又是否接受這番苦心呢?很多時更造成現代管教問題。

倘壓力太大 反失學習興趣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上月發布調查結果,指高達70%受訪父母每周為子女安排逾3小時的補習或興趣班,有團體列舉本港的虎爸虎媽煉成港孩有四大通病,包括替代子女處理問題、少鼓勵、視成績為一切,以及忽略子女天賦等,造成孩子抗逆及獨立能力未如理想,港父母傾向過分安排學習,對子女造成壓力,也失去學習興趣。

虎父虎媽,旁人看了吃不消,他們為子女的教育成長忙個不了,只求讓子女擁有自己孩提時缺乏的機會,但這是否好父母的方程式呢?

美國作家Judith Warner在《紐約時報》撰文指,部分家長腦中設定好一個貌似成功的「人生模式」,要求子女跟着走,一心只顧着這個「做正確的事」的劇本,卻沒意識到一味激勵孩子處處勝人一籌,看似是對孩子的關愛,但是否只會造成很多不快樂的孩子?

事實上,如今的孩子的時間表上往往被功課學習擠滿了,父母與子女相處時間也要放一旁,有調查指,六成小四至小六學生因課外活動過多,只間中與父母傾談,遇上困難時,也僅一成多會找父母求助。

子女承擔父母太大期望,成為代追夢的人,父母卻可能忽略了子女心底的意願,更會不知不覺中傷害他們。

要求過分嚴厲 損父子關係

台灣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景鴻鑫曾分享他的自身經歷,他對長子期望甚高,要求他入名校、成績好,孩子做不到,便又打又罵,兒子終學有所成,大學畢業,但卻自此離家,結婚也不邀請父親出席,這名父親反思後懊悔不已。2011年他著書否定過往的教兒理念,向兒子道歉,更向社會分享自己的錯誤。

他指,當初以為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以為是生命的延續,結果犧牲了孩子的自尊及親子關係。

作為家長,當然緊張子女學業及前途,寧願少吃少穿亦希望子女「別輸在起跑綫」,但起跑時擁有太多,得來太易,會否反而不懂珍惜,沒動力向前衝呢?反而放手,或會有更佳表現?輸贏,有時並非取決於起跑綫,而是父母如何引導子女用心跑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山萬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